公关营销
联系信息/contact us
地址:
电话:
传真:
邮箱:
舆情跟踪 群众误解政府: 政府舆情应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?
政府的话可以寻求舆情专家的帮助,针对网络舆情发生后各级党政机关缺乏针对性、科学性的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,为适应当前网络舆情的特点,舆情专家为客户量身设计定制关于网络舆情的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,构建科学完善的舆情应对工作机制。其他答案:一、政府如何对待网络舆情: 乐思软件认为: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社持续有序发展、维护社谐稳定的极重要素。各级政府应加强舆情监控,及时获知舆情态,深刻分析舆情信息,形成具有价值的舆情报告,积极引导社会舆论,从而形成健康的舆论氛围。 政府只有做好舆情监测,才能及时发现负面舆情信息,以启动应对措施或者应急预案。 论坛、社区、博客、贴吧为网民发表言论提供了阵地,如果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,会造成突发舆论的大面积传播,特别是一些负面言论,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、破坏投资环境、损害领导威信,这类信息需要及早发现,及时处理。其次舆情监测还可以帮助政府及时了解民众对于某事件、人物、或者部门的意见,发现通过正规渠道难以发现的信息,以辅助制定正确的决策。 二、如何提升政府的舆情应对能力: 1、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” 领导干部应当了解互联网,这是正确应对的基础。一要加强学习。了解并掌握互联网的一些基础知识,运用互联网技术的一些基本技巧。二要了解网络舆论。要看得懂网络舆论,知晓网络语言的基本含义。能对网络舆论的性质作出基本的判断,正确区分出一般网络舆论、网络群体性事件、网络谣言。知晓网络舆论的发展规律,网络舆论产生的载体,网络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。三要了解并掌握与网络媒体打交道的基本的技巧。发表具有倾向性的观点时要进行充分的思考,不成熟的不讲,不合理的不讲。 2、“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” 网络舆论虽然产生并流传于网络上,其根源还在现实生活。因此,正确应对网络舆论,加强日常工作的处理是重要一环。首先,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。要对时代背景有基本的判断,准确的理解并掌握上级的精神,不说、不做与时代精神、发展趋势和上级精神相违背的话、相违背的事;对所主管或分管的工作了然于胸,不说外行话;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领导干部身份,不说与自己身份不符的话;时刻牢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不说与党的基本政策、基本信仰相违背的话;不断的聆听并吸收群众意见,尊重民意,不说“雷人”的话。 其次,要创新政府新闻机制建设。包括建设好并充分发挥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作用,堵死流言产生的现实途径;建立健全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,定期的、有针对性的对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释疑答难;加强与网友的沟通,采取“做客”、与网友网上聊天等形式,主动的说明问题;加强政府网络平台的建设,主动设置话题,主动的引导网友。五要加强网络信息的回应工作。 第三,要做好信息公开工作。主动公开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、涉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决策的结果,并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。 第四,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督机制。针对一般性的网络舆论,要知晓,能判断,有回应。要特别注意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监控,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要做到有预案、有应对、有措施。 3、“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” 应对网络舆论要注意方式方法,正确的应对措施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,这是应对网络舆论的落脚点。具体要做到四个“坚持”: 坚持第一时间处理的原则。对网络舆论,特别是网络群体性事件,一定要第一时间知晓,第一时间应对,不能拖拖拉拉。坚持开放的原则。网络在上达民意、公开诉求、舆论监督、参政议政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和重要。网络已成为作为社会公众一部分的网民群体最为直观、便捷、互动、顺畅的参政议政平台,要让网友充分的发声,这既是政府的职能之所在,也是政府应尽的义务;坚持包容并蓄的原则,对于合理性的建议和意见,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吸收,一时做不到的,吸收不了的,要进行充分地、合理地解释,解释要尽量做到详细,不但要讲清楚为什么没有采纳,而且要讲清楚在什么条件下、经过多长时间会采纳,同时,还要讲清楚已经或即将采取的具体措施;坚持依法处理的原则。 <img src="https://pic.wenwen.soso.com/p/20180608/20180608215600-1939635445_png_600_319_215762.jpg"/>
其他答案:在突发事件、危机事件中,最有效的宣传方法就是即时地召开新闻发布会,发布准确消息。在重要敏感事件中,沉默未必是金。 2.坚持诚实透明和公众至上理念。 在危机事件中,政府部门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,政府形象受到了严重挑战政府形象的形成既具有政府本身的行为,也具有对政府行为的解释。在公共危机面前,政府信息发布的态度与效果,本身就构成了政府形象的一部分,二者相互支撑,在对政府形象极为不利的公共危机下,政府做的信息公布工作其实是在进行矫形传播,真诚透明的态度,不仅可以化解危机,而且还有助于扭转局势。诚实透明的理念即是,面对公众,功不夸大、过不掩饰,满足公众的知情权,做一个取信于民、言必行、行必果的政府。 3.借助大众媒体把关人角色 大众传播是一个由媒介组织向受众传播信息,由受众选择、使用、理解和影响信息的过程。[4]施拉姆认为,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空间、时间的组织有重大影响,而且对我们所知、何时知道及知道何种细节有重大影响。大众媒介具有守望、告知、影响、教化和娱乐等功能,前三种功能,正是政府形象传播所需要的。因此,在大众传播时代,地方政府无法逃避,必须妥善处理与大众媒介的关系。大众媒介不仅仅是发布消息的主要机构,而且还是联系政府与受众的纽带,大众媒介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解政府与公众的关系。 危机事件发生时,公众的目光势必会集中在权威主流媒体上,地方政府有责任为新闻界提供官方对事件处理调查情况的详细资料,满足公众的知情权,如果政府不适当封锁重要的信息,必然是谣言四起,人心惶惶。 因此,当地方政府的负面形象增大时,需要把关人有意识地选择重要信息,维护政府的形象;或者策划其他重大事件,迁移公众的视线;或者组织报道正面的新闻内容,扩大正面形象。地方政府积极地利用议程设置理论,有侧重点的公布信息内容,并不代表可以瞒报危机的严重程度,地方政府需要将事情解决的进展情况及时地公布于众,在这里,就可以将着眼点放在事后的处理、原因的调查以及责任的追究上。这样,可以显示政府执政为民的积极态度,公众对于其信任感也会大大增强。 4.完善政府官方网站,开放讨论平台 突发危机事件发生后,网络的反应速度是最为迅速的。亲历者用手机等工具对现场进行拍照、录像,然后上传到网上,在一些情况下,网民成为了事件的第一报道者。网上论坛,成为网民发表意见的舆论阵地,根据群体动力学原理,群体中有一个重要属性,即凝聚力,而集体思想是群体凝聚力的一种直接产物,凝聚力可在小型群体中发挥功能。在网络论坛上,网民之间所形成的凝聚力往往集中在意见领袖周围。
舆情跟踪 群众误解政府: 什么是政务舆情的最新相关信息
舆情是指一定的社会空间内,围绕介性社会事件的产生、发展和变化,作主体民众对作为客体社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持社会政治态度。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、问题所表达信念、态度、意见情绪等表现总和。政务舆情就是对政府所表达信念、态度、...展开全部舆情跟踪 群众误解政府: 网络舆情与依法行政涉及的部门有哪些
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比较泛了,能够与民众接触的政府部门或多或少都会产生舆情。特别是基层政府部门更是,日常网络舆情基本都来自与群众接触最为广泛的基层北门。<img src="https://pic.wenwen.soso.com/p/20190425/20190425181403-1321713813_jpeg_6...舆情跟踪 群众误解政府: 政府在重视网络舆情方面有哪些措施?
我想问一下省长,如何重视网络舆情,有没有具体的执行计划和载体?比如说建立专门的机构或网络平台,倾听网民意见建议。姜大明:网络是反映社情民意、加强政府部门与广大群众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,山东省委、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网络舆情,通过“人民...展开全部舆情跟踪 群众误解政府:可以评论时政要事,监督政府政策实施吗?
评论原则上可以,但不能妄议!!!什么是属于评论,什么又涉嫌妄议,怎么把握界限,谁说了算??
舆情跟踪 群众误解政府:政府在面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时,该怎么应对或处置?
报告提到以下内容: 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是网络谣言生成的“温床”。
谣言与事件的重要性和模糊性成正比,事件越重要、越模糊,谣言产生的效应就越大。突发事件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就成了网络谣言生成的温床,不确定性越强越多,网络谣言产生的效应就越大,而官方信息发布不及时给网络谣言的传播提供了“空间”。因此,这就要求在应对突发事件,防范舆情风险的时候,政府部门需要做好事件舆情监测,通盘掌握舆情动向,了解事件背后的社情民意,按照快报事实、慎报原因、边说边报的原则在“黄金4小时”内发布信息,力争做到及时、全面、准确、透明,从而最大程度避免、降低和消除因信息不畅、误解造成的恐慌情绪。下一篇:没有了